——阿克蘇地區生態文明建設紀實之一
發布時間: 2020-07-23 17:27:38 來源:天山網
習近平總書記在2017年12月18日中央經濟工作會議上指出,從塞罕壩林場、右玉沙地造林、延安退耕還林、阿克蘇荒漠綠化這些案例來看,只要朝著正確方向,一年接著一年干,一代接著一代干,生態系統是可以修復的。
這既是對阿克蘇荒漠綠化成效的肯定,更是鼓舞和鞭策。近年來,阿克蘇地區堅持以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為指引,深入踐行“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理念,大力弘揚柯柯牙精神,堅守發展和生態兩條底線,堅持生態保護優先,推動綠色發展,開啟了在保護中發展、在發展中保護的全新路徑,大手筆繪就綠水青山生態新畫卷。
繪就藍圖一年接著一年干
阿克蘇地處塔克拉瑪干沙漠北緣,生態環境脆弱,是新疆重點風沙策源地,是抗擊土地荒漠化、鹽漬化的最前沿。沙漠離阿克蘇市城區只有6公里,且以每年5米的速度不斷逼近。
在這樣的背景下,1986年,地區啟動實施了柯柯牙荒漠綠化工程,不僅在荒灘戈壁上建成了集生態林、經濟林、防風林于一體的防風治沙“綠色長城”,還形成了讓阿克蘇人引以為豪的“柯柯牙精神”。
昔日“漫卷狂風蝕春色,迷夢黃沙掩碧空”的阿克蘇,如今已是“風拂楊柳千頃綠,水潤桃杏萬園紅”的茫茫林海。
7月6日,走進柯柯牙,大片醉人的綠映入記者眼簾:林木郁郁蔥蔥,高的是挺拔的白楊,矮的是蘋果、核桃、紅棗和香梨樹。
在阿克蘇柯柯牙綠化工程紀念館,5張柯柯牙綠化工程遙感影像全景圖,清晰顯示著大地黃綠顏色的消長。
2012年以來,地委認真貫徹習近平總書記對新疆工作的重要講話和指示精神,按照自治區黨委工作部署,以建設生態治理先行區為戰略定位,以水為脈、以林為基、以綠為魂,統籌山水林田湖草系統治理?!白粤Ω?、團結奮斗、艱苦創業、無私奉獻”的“柯柯牙精神”,也成了地區各族人民一筆寶貴的精神財富,激勵著一代又一代阿克蘇人,以“給我一片荒漠,還你一片綠洲”的豪情壯志,用心血汗水播綠撒翠,續寫沙退人進的一個個神話。
阿克蘇人在無聲地告訴人們:功成不必在我,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
黨的十八大以來,生態文明建設被提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阿克蘇生態文明建設也因此發生了質的變化:以柯柯牙為發端的綠色長城,一直延伸到空臺力克,四個百萬畝生態治理工程構筑了一道生態安全屏障。生態紅利釋放出無限的發展潛力,450萬畝特色林果基地濃郁的果香、市場上供不應求的紙皮核桃、享譽全國的“冰糖心”蘋果讓各族群眾的幸福感倍增。
正如習近平總書記強調:“只要朝著正確的方向,一年接著一年干,一代接著一代干,生態系統是可以修復的?!?/p>
多年以來,地區接續實施完成柯柯牙綠化工程120萬余畝,相繼實施了阿克蘇河、渭干河、空臺力克區域三個百萬畝荒漠綠化工程。
黨的十九大以來,在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引領下,阿克蘇各族干部群眾牢固樹立“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理念,堅定不移走生態優先、綠色發展之路,緊緊圍繞新時代黨的治疆方略特別是社會穩定和長治久安總目標,大力弘揚“柯柯牙精神”,堅持不懈推進生態文明建設,走出了一條從種樹到種富,從荒漠到林海,從生態美到百姓富的可持續發展之路,奮力書寫了踐行“兩山論”、落實新時代黨的治疆方略的阿克蘇答卷。
從曾經的“風沙源”到今天之“幸福園”,阿克蘇荒漠綠化的生動實踐,是習近平總書記“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理論的生動貫徹、是人民至上的鮮活體現,是柯柯牙精神永續傳承的寫照。
如今的阿克蘇展現出生態良好、生產發展、生活改善的美好圖景,這是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在阿克蘇大地落地生根、開花結果的見證??驴卵阑哪G化工程走出了一條經濟發展和生態文明建設相輔相成、相得益彰的路子,深刻印證了“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
當柯柯牙荒原披上了綠色外衣,變成柯柯牙綠洲時,從生態文明建設中獲益的阿克蘇加快繼續前行的腳步。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堅定了阿克蘇推進生態文明建設向縱深發展的信心和決定。
咬定目標自覺踐行“兩山論”
從克服一切困難種樹,到多元主體管理;從政府直接投入到“以林養林”模式形成;從單純植綠到全面提供優質生態產品,柯柯牙堅持探索荒漠綠化可持續發展模式,推動了綠色產業不斷向更高水平躍升。
阿克蘇人讓戈壁荒漠變作綠水青山、金山銀山。
一分耕耘一分收獲。繼1996年柯柯牙綠化工程被聯合國授予“全球500佳境”的稱號后,阿克蘇市先后被評為“國家園林綠化城市”“國家森林城市”等,并獲得“中國人居環境范例獎”。
一分耕耘一份喜悅。從一棵樹到一片林再到一片海,不斷擴展的綠色,讓曾經黃沙漫漫的亙古荒原成為蜚聲中外的優質大果園?,F在,地區林果總面積已達450萬畝,2019年農民來自林果純收入5015元,占農民人均純收入的31%以上。
近年來,隨著生態文明建設不斷向縱深推進,“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理念在阿克蘇人的心里深深扎根。
阿克蘇人接續植樹造林,不僅成功治理了荒漠化、遏制了風沙源,還發展壯大了林果業,成為當地農民的“綠色銀行”,成為各族群眾安居樂業的美麗家園。這正是踐行習近平總書記提出的“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理念的生動實踐。
在阿克蘇河上游的陰干山腳下,曾在阿克蘇從事多年養殖業的重慶人楊炳全,改行當起果農。3000畝紅富士蘋果承載著他種養結合、發展采摘觀光休閑農業以及高端林果業的希望。
每當途經阿克蘇西大橋,市民李先富總是感慨萬千,曾經這里污水橫流、各類小作坊遍布四周。經過多年的生態治理,這里已經恢復“青春容顏”。
生態環境的改變,不僅改變了阿克蘇人的生存環境,也提高了人們的生活質量和幸福指數。
如今,當人們走進這座美麗的城市,廣場上、公園里、街道旁,閑適的人們在習習微風中散步、聊天,沉浸于“城在林中、水在城中、人在園中”的美好生活。
家住阿克蘇市民主路的趙先生,每天早晚都到幸福公園溜達一圈,舒活筋骨、呼吸新鮮空氣,累了就在公園的長椅上歇歇腳,逍遙自在。
“上了一天班,吃完晚飯,帶上孩子,在附近公園里散散步,是一種放松,更是一種享受?!痹诎⒖颂K市鳳泉河公園散步的馬女士說。
護佑綠水青山,換來金山銀山。阿克蘇的美,不僅體現在外形,更體現在內在。生態環境的持續改善,成為推動地區經濟社會發展的無形力量。近年來,阿克蘇的發展引人注目:近5年來,地區地方生產總值年均增長8%以上。2019年,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達33150元、增長8.2%,農牧民人均純收入16224元、增長8.7%。
一代代阿克蘇人的執著前行,讓地綠了、天藍了、雨多了、生態好了、老百姓腰包鼓了。矢志不渝的綠色發展,帶給各族群眾滿滿的獲得感和幸福感,也印證了習近平總書記提出的“良好生態環境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這一重大論斷。
黨的十九大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秉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將生態文明建設與民生福祉緊緊連在一起?!懊利愔袊备拍钣纱松钊肴诵?,阿克蘇荒漠化治理驟然提速,生態系統修復達到前所未有的廣度。
阿克蘇地區更加自覺地將“兩山論”融入經濟、政治、文化和社會建設的各方面和全過程,更加堅定地打造樣板地,爭當模范生。
柯柯牙的滄桑巨變,是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在阿克蘇大地的生動實踐。這種實踐就是為了阿克蘇的天更藍、山更綠、水更清、環境更優美。這種實踐讓大地變色、讓人民受益,這種實踐永遠在路上。
永不止步續寫生態新畫卷
阿克蘇地區堅定不移走“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這條路,知道放棄、知道選擇,堅持算大賬、算長遠賬。雖然有一些“損失”,但換來了綠水青山的良好環境,為擁有金山銀山奠定堅實基礎。
漫步阿克蘇,如同走進一幅綠意盎然的工筆長卷。高樓林立的城市中,天藍水清,花團錦簇。欣欣向榮的鄉村里白楊護路、綠掩千屋。廣袤的阿克蘇大地上,片片新綠延伸成河、匯聚成海。
近年來,在柯柯牙綠化工程的實踐基礎上,阿克蘇地區秉持綠色發展理念,大力推進生態文明建設,形成了節約資源和保護環境的空間格局、產業結構、生活方式,奏響了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動人樂章。
7月2日,記者在阿克蘇河西大橋西岸看到,前些年遍布阿克蘇河兩岸的上千家小作坊都搬離了?!皫啄昵斑@里根本待不成,開車路過,只要聞到刺鼻的味道,就知道是經過這兒了?!痹涀≡诟浇木用癜Αの崽K爾說。
2015年以來,阿克蘇舉全地區之力實施了阿克蘇河、渭干河兩個百萬畝生態治理工程。這些集自然生態保護、林果產業發展、生態宜居、旅游休閑為一體的綜合性治理工程,不僅改善了阿克蘇的生態環境,也增加了新的旅游景區。艾力·吾蘇爾是這一變化的參與者和見證者。
環境就是民生,藍天就是幸福。如今,阿克蘇全地區國土森林覆蓋率由2012年的6.8%提高到2019年的8.9%,城區綠化覆蓋率達41.4%,野生動物資源達270余種,野生植物達520余種,沙化土地面積減少140萬畝,沙塵天氣由20世紀80年代100天左右,減少到目前30天左右,年降雨量由60毫米,增加到120毫米左右,優美的生態環境,已成為阿克蘇旅游的亮麗名片。
生態美、果農富、民心聚。阿克蘇碩果累累的綠洲果園、堅不可摧的綠色長城、街頭綠地里的花香鳥語、濕地公園飛翔的白鷺、游弋的野鴨,共同書寫著“山水林湖田草是個生命共同體”“人與自然和諧相處”的時代贊歌。
如今的阿克蘇,城在林中、水在城中、人在園中。市民自豪地向外地親友展示綠意盎然、鳥語花香的休閑之處。濕地公園、森林公園、多浪河景觀帶風景秀美,城市綠地小廣場比比皆是。
老百姓實實在在的獲得感、幸福感,是人們一代接著一代干的成果,也是繼續一代接著一代干的動力。
生態文明建設永遠在路上。在綠色發展的征程中,阿克蘇始終堅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堅持用最嚴格制度、最嚴密法治保護生態環境,堅持建設美麗阿克蘇全民行動,大力弘揚“柯柯牙精神”,初心不改、矢志不移,以“功成不必在我”的胸襟和“功成必定有我”的擔當,以永不懈怠的精神狀態和一往無前的奮斗姿態,眾志成城、持之以恒,堅決將生態治理這場宏大的事業進行到底,續寫新時代生態文明建設的嶄新篇章,讓阿克蘇這顆綠寶石在天山南北、祖國大地更加光彩奪目。(作者:任紅芳)
(2020年7月9日發布于《阿克蘇日報》)